https://kenji7777.pixnet.net/blog/post/96709963
以前(20130522)曾寫過台灣大專院校合併建議,單篇文章也有留言(20) 人氣(11598)的討論熱度,因此在2019年的今天再來重整一下現況的變化。
本文將就三個段落
一、大學現況
二、合併現況
三、未來狀況
一、大學現況
國立大學33間、私立大學36間、國立科大12間、技術學院專科3間、私立科大49間、私立技術學院專科20間、軍警院校/宗教/非立案則不在討論範圍中,大
學數量太多已經不是台灣的新聞,而學生人數少、大學排名節節敗退,才是目前燃眉之急,因此希望目的有兩個1)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有效成長2)亞洲大學排名應有20間,所有討論我將朝著這兩個方向。
依據教育部於2018年(106 學年度 SY2017-2018, 共838筆)的學生人數統計為1,273,894人相較於我先前看的資料2006年1,310,672人僅減少2.8%,但在未來減
少速度會更加快速,可以看到總共減少2萬多人,且前10大大學人數僅成大增加24人、正修增加36人,以153所大專院校資料中,居然有107筆未滿1萬人,
學生人數前10大(人)
國立台灣大學 31,745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27,274
輔仁大學 26,176
淡江大學 25,343
中國文化大學 25,225
國立成功大學 21,276
逢甲大學 20,812
銘傳大學 18,975
南台科技大學 18,622
正修科技大學 16,939
學生人數後10大(人)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 607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661
馬偕醫學院 708
台灣觀光學院 751
蘭陽技術學院 921
大漢技術學院 1,163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 1,174
和春技術學院 1,446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1,564
大同技術學院 1,803
註: 人數最少為法鼓文理學院280人宗教學校不列入,法鼓為私立學校籌設期間被整併成功之首例,另南榮科技大學1,650人,但已於20190731教育部宣布
停止辦理,上表人數不滿1,000我真的不懂師生比率該怎麼抓
二、合併現況
整併政策
綜觀教育部歷年主要政策,可以歸納幾點大專院整併政策發展方式,
1)將鼓勵部分規模過小,缺乏經營效率及競爭力之學校,配合整併發展需求,尋求與其他學校合併之可行性,建立多校區之大學,使資源做有效之運用。
2)現有公立部分規模太小,以致教育資源重疊,難獲應有之效益,宜考慮予以合併或擴充至適當規模,以有效運用資源,提升品質」
3)執行「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推動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整合的模式包括校內整合、校際整合、大學系統及整併強強聯手。
4)師範校院定位與轉型發展方案,目前僅剩台中教大、國北教大及三所師範
5)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組成合併推動審議會。
6)單一縣市超過2所國立大學且學生數低於一萬人」之學校推動合併、北藝大、北護大、北商大、台灣戲曲學院、中教大、台體大、南大、南藝大、中山
、高大、高師大、高餐大,本篇會單一討論這12間大學
機會成本
歐美在世界500大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更別說100大,而在日韓大學生地位不可能像台灣如此卑微,高等教育已經被教育部重重擊垮,僅剩台清交成政四
中等校在支撐著台灣的高教系統,應更快讓五間台灣頂大前進世界百大。 如果我先前強調,重要比重的公立大學要先率起菁英教育的風氣,大學並非義
務教育,在學子投入教育的同時,其時犧牲掉工作的機會成本,如果這教育對他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那何必浪費至少四年的光陰,滿滿的學貸,台灣人
口日漸高齡化,更加使台灣人力短缺,不如釋放人口,讓這些被騙的孩子們早點找到職場的方向,投入有效的生產與技能的學習。
合併優點
1)減少大學設立→增加大學生競爭力
大學生22k,不知道怎麼畢業的人一堆,這些廣設的政府官員都有責任,學歷貶值,廉價的大學文憑隨意取得。
2)學校合併同系所也跟著合併→減少同性質科系的產生
體育大學併了又分,分了又併,許多相同性質學校一直出現,不如就合併更能與外國競爭
3)學校合併單一系所經費增加→擴大大學系所規模,促進大學競爭
有些大學整個系上師資才3個,其中還有2位是助理教授,其他都是講師,學生真的能學到東西嗎?有假設兩個學校同有企管系,合併之後不裁撤學生,兩
個班合為四個班,使同學們有更多選擇教授機會,擴大全系競爭力。
4)仿造香港模式經營大學,仿造加州大學模式成為設置分校
若是合併後地理位置較遠,許多學校也有其他校區,如高師大燕巢校區,東華大學屏東校區,有何不可?
5)裁撤校長職、教職、行政人員→減少國家支出,釋放人員到就業市場
一個大學校長薪資平均十萬都嫌少,更何況全台灣有100以上這樣的人,更多說有多少秘書、副校長、等等的爽缺,舉例來說3萬人的學校校長與5千人校
長領一樣薪水,太莫名奇妙了吧!
合併原則
1)各校區距離較近,在教學、研究及行政上易於互動
台灣其實沒多大,要連絡,要教學,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看看嘉義大學吧,竟然有四個校區!(蘭潭、民雄、林森、新民)這學校還活的好好的!還是不錯
的國立大學!
2)學校規模較小,不符大學經營之效益
對於1萬人以下的學校有待觀察,5千人以下的學校個人認為完全不符合校園資源,很多事情根本做不起來,這種學校根本沒存在必要。
3)各校之院系在性質上具有互補性,成為更優質的綜合大學
若單純系所其實激不起美麗的浪花,若是許多不同領域理工文法商農相互切磋,對於思想激盪絕對是有正面效果,比起許多系所相對少的學校,就像是小
公司與大企業的差別,為何教育部不想創造出大企業呢?
4)各校之水準相差不大,加速提升學校素質
1+1=2相信大家都知道,若是水準相近,學生素質相近,很快就能把學校向上提升
5)1萬人以下需合併,2萬人以上最佳
看看世界知名大學吧,絕對沒有任何一間是小家子氣,那絕對是沒經費、沒學生、也沒資源
亞洲著名大學數量資料 (人)
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30,602
2 Tsinghua University 42,089
3 Peking University 42,136
4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8,364
5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214
6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5,499
7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8,072
8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26,000
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26,470
10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9,464
資料來源:Times higher education ranking 2018 Asia 其中除了韓國高等研究院外,人數都在18,000人以上,因此未來台灣應以2萬人作為優質大學之評鑑標準
以上述原則,探討可能合併之案例,其中很多是突發奇想的,目的希望未來亞洲百大能有20間,目前可期望「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但確切如何執行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1)北商大+北科+北護
校名: 台北工業大學/台灣工業大學
原因: 北科持續尋求合併以增加校地,在合併桃農後依然可以續尋找北商,突發起想如果是商業+工科+醫學的領域或許也有不錯的突破,為中正、大安、
桃園、北護校區
2)台大+國北教
校名: 台灣大學
原因: 談很多年遲遲無法合併,國北教併入台大,增設教育領域
3)台科+雲科+屏科+虎科
校名: 台灣科技大學/台灣理工大學
原因: 最近炒滿兇的議題,如果是校名未定如果仿造香港理工大學,未來可設雲林校區及屏東校區區隔
4)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
校名: 長庚大學
原因: 同一集團可整合,但可能需要有法規上的誘因,讓大學與技職可以順利運作
5)台灣體院+國立體院
校名: 台灣體育大學
原因: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為國體與台體合併失敗案例,需合併,若真的無法可能就要尋求台師、彰師、高師的協助
6)元智大學+亞東技術學院
校名:元智大學
原因:同為遠東集團
7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
校名: 慈濟大學
原因: 同為慈濟基金會,須尋求法源
8)台藝大+北藝大+南藝大+戲曲
校名: 台灣藝術大學/國家藝術大學
原因: 單一國家藝術最高學府,雖然知道難以發展,但因為經費的問題必須這麼做,板橋、關渡、內湖、木柵及台南分校
9)中興大學+台中教大+北大
校名: 中興大學/台北中興大學
原因: 增加教育領域,或只與北大合併
10)暨南+勤益科技大學
校名: 暨南大學
原因: 加強理工領域,前進台中作為學校優勢,未來更可合台中科大為國立台中大學
11)中山+高大
校名: 中山大學
原因: 增加中山校地
12)台南大學+台南護專
校名: 台南大學
原因: 增加台南大學競爭力
13)海洋+金大+澎科大
校名: 海洋大學
原因: 增加海洋大學資源
14)台東專科學校+台東大學
校名: 台東大學
原因: 增加台東大學競爭力
15)中央+聯合
校名:中央大學
原因: 增加中央大學競爭力
16)馬偕醫學院、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真理大學
校名: 馬偕大學
原因: 長老教會系統
17)政大+中正
校名: 台灣政治大學
原因: 增加政大理工領域,可使中正踏出嘉義
三、未來狀況
預測未來國立大專院校發展,國立大學僅剩25間
1 國立台灣大學 NTU 總校區、水源校區、城中校區、北教分校
2 國立中興大學 NCHU 台中總校區、三峽分校、中科校區、民生校區、建國校區、中教分校
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NTNU 總校區、圖書館校區、公館校區、林口校區、進德分校、寶山校區、和平分校、燕巢校區
4 國立政治大學 NTCCU 總校區、嘉義分校
4國立成功大學 NCKU 總校區、安南校區、歸仁校區
6國立清華大學 NTHU 總校區、南大校區
7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NYMCTU 總校區、博愛校區、竹北校區、台南校區、台北校區、陽明分校
8國立中央大學 NCU 總校區、苗栗八甲分校、二坪山校區
9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NTOU 總校區、澎湖分校、金門分校
10國立宜蘭大學 NYLU 校本部
11國立高雄中山大學 NSYSU 總校區、楠梓校區
12台北市立大學 UTAIPEI 博愛校區、天母校區
13國立嘉義大學 NCYU 蘭潭校區、林森校區、新民校區、民雄校區
14國立台東大學 NTTU 知本校區、台東校區
15國立台灣體育大學 NTSU 桃園校區、台中校區
16國立台南大學 NUTN 府城校區、榮譽校區、南護分校
17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NTUA 總校區、台南分校、關渡分校、內湖校區、木柵校區
18國立東華大學 NDHU 壽豐校區、美崙校區
19國立暨南大學 NCNU 總校區、台中分校
20國立屏東大學 NPTU 民生校區、林森校區、屏商校區
21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NTUST 總校區、竹北校區、屏東分校、虎尾分校、雲林分校
22國立台北工業大學 NTUT 總校區、北護分校、萬華校區、北商分校、桃園校區
23國立餐旅大學 NUHT 校本部
24國立台中科技大學 NUTC 三民校區、民生校區
25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NKUST 燕巢校區、第一校區、楠梓校區、建工校區、旗津校區
未來二十大重點大學
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中央大學、台灣科大、中興大學、台北工業大學、台灣師範大學、高雄中山大學、台灣海洋大學、高雄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輔仁大學、逢甲大學、淡江大學)
高等教育絕對不是遊戲,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交通、工業、文學、歷史、語言等最高的前進系統,若對此妥協,財團與政府掛鉤,紛紛以營利欺騙學子,畢業後拿到一張人人看不起的文憑,還以為自己真的有讀過大學,其實只是虛度光陰,對於詐騙集團的行政院教育部,該嚴厲監督!
本文內容相當不嚴謹,大部分都是天馬行空,未來台灣大學數量會持續減少,會以150、100的數量遞減,甚至會到50能存活,只希望有一個引子去探討台灣高等教育議題,隨著中國興起,在2030年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威脅台灣整體,甚至是高教師資及優秀人才,希望藉著本篇能讓教育學者、經濟學者、社會學者開始研究這樣的議題,以保持台灣目標前進世界第二十大經濟體。
中國也慢慢有少子化的問題,現在中國正在走台灣的老路 狂開大學,他們只是比我們晚點但他們早晚也要開始併校的。另外你的併校沒考慮到大學程度與技職跟大學的差異。
回覆刪除程度應由教育體系自行判斷,如清大跟竹教,若台科與後段國立合併,我想不會有太大意見
刪除好希望中興北大回歸阿~
回覆刪除我也是中興校友,但遙遙無期
刪除